烏蛟騰>荔枝窩
向著烏蛟騰進發,經過小橋流水、石樓梯、凹凸不平的斜路,迎面而來竟然是幾棵比元朗大棠更莊偉的紅葉樹。儘管這裡紅葉的數量一定比大棠少,但相對這人也比較少,遊人才能有自己的空間欣賞大自然養育的一番美景,而非像港女瘋狂拍照也忘了此景背後成長的故事也為重要。 離開紅葉林,踏著紅石,走過幾個紅樹林濕地,滿布水筆仔的蹤影。看著一片清澈的海水,人愈來愈多,朝著遠處熱鬧的笑聲,經過荒廢的田地,我們到了荔枝窩。 本來聽說荔枝窩推行復耕計劃,而這也是我們選擇此地的主要原因,可惜只剩下一個指示: 正在預備土地復耕工作 眼看士多離我們不遠,終於能夠放下行裝休息一下! 我們在士多旁的大草地開始起營。不花十分鐘,帳篷穩穩地起好,我們便到士多找食的。 士多外安置幾張大圓枱,可惜人太多難找空位子。有記士多的原居民特別熱情,不停大叫: 「幾碗雞粥? 幾碟炒面? 」旁邊的婆婆也不甘示弱,滿面笑容問:「要豆腐花嗎?」看著他們尤其合拍,外面一喊,內面就端出一盤滿滿的雞肉。旅客食完也自律把碗碟收好放回盤子。我們說笑地講:「好生意哦!」他們就說:「特意週末來開檔,生意能不好嗎?」然後就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雞粥。 回到營地,品嚐這碗荔枝窩必食的雞粥,別有一番風味。這粥沒有下任何味精,就靠蔥、薑和雞鮮甜的味道提味。一口,湧出一種家裏溫馨的味道。現在要吃到一碗清淡的好粥,除了家,實在難找。 終於卸下鐵般重的背包的感覺,舒服得難以言語形容。稍為休息一會兒,眼看面前寫意景象,實在忍不住把它畫下來。 用畫筆記錄比用相機分別可大。一畫一筆,留意到更多一秒快門能看到的細節。當然,愜意的環境下看書、聊天是特別舒服的。 天色漸黑,原居民和士多的旅人早已離開。中午充滿人情味的士多--檔主的叫聲、旅人享受的笑聲、小孩緊張的追逐聲在耳邊蕩漾,留下一片寂地和偶爾風刮過的聲音。 到了晚上,雖然飯仍有點生硬,我們傻乎乎,帶着明天有機會肚子疼的心理準備,吞下暖暖的咖哩飯。在寒冷下吃到一口香濃的咖哩飯是何其幸福! 聊著天,薯片也快被清光,再煮了辛辣面,身體暖和多了。 節騰了一整天,睡意重了,隨著蟬鳴愈來愈大聲 ,外面也愈來愈冷,第一天行程結束了。 早上,我們草草地吃了個面包,收拾好便又背起背包離開。
向著烏蛟騰進發,經過小橋流水、石樓梯、凹凸不平的斜路,迎面而來竟然是幾棵比元朗大棠更莊偉的紅葉樹。儘管這裡紅葉的數量一定比大棠少,但相對這人也比較少,遊人才能有自己的空間欣賞大自然養育的一番美景,而非像港女瘋狂拍照也忘了此景背後成長的故事也為重要。
離開紅葉林,踏著紅石,走過幾個紅樹林濕地,滿布水筆仔的蹤影。看著一片清澈的海水,人愈來愈多,朝著遠處熱鬧的笑聲,經過荒廢的田地,我們到了荔枝窩。
本來聽說荔枝窩推行復耕計劃,而這也是我們選擇此地的主要原因,可惜只剩下一個指示: 正在預備土地復耕工作
眼看士多離我們不遠,終於能夠放下行裝休息一下!
我們在士多旁的大草地開始起營。不花十分鐘,帳篷穩穩地起好,我們便到士多找食的。
有記士多-豆腐花
士多外安置幾張大圓枱,可惜人太多難找空位子。有記士多的原居民特別熱情,不停大叫: 「幾碗雞粥? 幾碟炒面? 」旁邊的婆婆也不甘示弱,滿面笑容問:「要豆腐花嗎?」看著他們尤其合拍,外面一喊,內面就端出一盤滿滿的雞肉。旅客食完也自律把碗碟收好放回盤子。我們說笑地講:「好生意哦!」他們就說:「特意週末來開檔,生意能不好嗎?」然後就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雞粥。
回到營地,品嚐這碗荔枝窩必食的雞粥,別有一番風味。這粥沒有下任何味精,就靠蔥、薑和雞鮮甜的味道提味。一口,湧出一種家裏溫馨的味道。現在要吃到一碗清淡的好粥,除了家,實在難找。
終於卸下鐵般重的背包的感覺,舒服得難以言語形容。稍為休息一會兒,眼看面前寫意景象,實在忍不住把它畫下來。
用畫筆記錄比用相機分別可大。一畫一筆,留意到更多一秒快門能看到的細節。當然,愜意的環境下看書、聊天是特別舒服的。
天色漸黑,原居民和士多的旅人早已離開。中午充滿人情味的士多–檔主的叫聲、旅人享受的笑聲、小孩緊張的追逐聲在耳邊蕩漾,留下一片寂地和偶爾風刮過的聲音。
到了晚上,雖然飯仍有點生硬,我們傻乎乎,帶着明天有機會肚子疼的心理準備,吞下暖暖的咖哩飯。在寒冷下吃到一口香濃的咖哩飯是何其幸福! 聊著天,薯片也快被清光,再煮了辛辣面,身體暖和多了。
節騰了一整天,睡意重了,隨著蟬鳴愈來愈大聲 ,外面也愈來愈冷,第一天行程結束了。
早上,我們草草地吃了個面包,收拾好便又背起背包離開。
後記/感想:
走過這個旅程,感觸良多,尤其農曆新年剛過。
香港,年輕一代,應漸漸醒覺,有些東西必須悍護,特別僅有幾項本土特色。在還未被奪去我們本有的一切前,我們請學會欣賞、珍惜及讓我們慶幸我們生於香港。
香港,不應該是表面上冷漠、功利的商業都市,每次到國外歎息香港沒有此景時,其實我們擁有的比人更多。寄語香港人,本土文化必定先得本地人去支持才能把我們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揚光大。
特色之處:
向著烏蛟騰進發,經過小橋流水、石樓梯、凹凸不平的斜路,迎面而來竟然是幾棵比元朗大棠更莊偉的紅葉樹。儘管這裡紅葉的數量一定比大棠少,但相對這人也比較少,遊人才能有自己的空間欣賞大自然養育的一番美景,而非像港女瘋狂拍照也忘了此景背後成長的故事也為重要。 離開紅葉林,踏著紅石,走過幾個紅樹林濕地,滿布水筆仔的蹤影。看著一片清澈的海水,人愈來愈多,朝著遠處熱鬧的笑聲,經過荒廢的田地,我們到了荔枝窩。 本來聽說荔枝窩推行復耕計劃,而這也是我們選擇此地的主要原因,可惜只剩下一個指示: 正在預備土地復耕工作 眼看士多離我們不遠,終於能夠放下行裝休息一下! 我們在士多旁的大草地開始起營。不花十分鐘,帳篷穩穩地起好,我們便到士多找食的。 士多外安置幾張大圓枱,可惜人太多難找空位子。有記士多的原居民特別熱情,不停大叫: 「幾碗雞粥? 幾碟炒面? 」旁邊的婆婆也不甘示弱,滿面笑容問:「要豆腐花嗎?」看著他們尤其合拍,外面一喊,內面就端出一盤滿滿的雞肉。旅客食完也自律把碗碟收好放回盤子。我們說笑地講:「好生意哦!」他們就說:「特意週末來開檔,生意能不好嗎?」然後就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雞粥。 回到營地,品嚐這碗荔枝窩必食的雞粥,別有一番風味。這粥沒有下任何味精,就靠蔥、薑和雞鮮甜的味道提味。一口,湧出一種家裏溫馨的味道。現在要吃到一碗清淡的好粥,除了家,實在難找。 終於卸下鐵般重的背包的感覺,舒服得難以言語形容。稍為休息一會兒,眼看面前寫意景象,實在忍不住把它畫下來。 用畫筆記錄比用相機分別可大。一畫一筆,留意到更多一秒快門能看到的細節。當然,愜意的環境下看書、聊天是特別舒服的。 天色漸黑,原居民和士多的旅人早已離開。中午充滿人情味的士多--檔主的叫聲、旅人享受的笑聲、小孩緊張的追逐聲在耳邊蕩漾,留下一片寂地和偶爾風刮過的聲音。 到了晚上,雖然飯仍有點生硬,我們傻乎乎,帶着明天有機會肚子疼的心理準備,吞下暖暖的咖哩飯。在寒冷下吃到一口香濃的咖哩飯是何其幸福! 聊著天,薯片也快被清光,再煮了辛辣面,身體暖和多了。 節騰了一整天,睡意重了,隨著蟬鳴愈來愈大聲 ,外面也愈來愈冷,第一天行程結束了。 早上,我們草草地吃了個面包,收拾好便又背起背包離開。
精明旅俠貼士:
1.在三椏村及荔枝窩設有士多及餐廳,可在此用膳及補給。 2.離開若不想經原路離開,可經吊登籠回烏蛟騰。
同邊個去 :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