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Count is 40599.

坪輋/坪洋

坪輋, 坪洋芒草, 長山古寺

走過最後的那個站崗亭到山下,沿坪輋路走入坪輋和坪洋,這是東北發展計劃中的「打鼓嶺/坪輋」區,將會改劃成低密度住宅及特殊工業用途。的確下山時 遠望,很多地方看來就是回收場等工業地的樣子,不過可惜實際入村時未有與導賞中心的人傾談,因為這裡觸及回響不是一般的原居民生活。而是一群非原居民的和 運作中的農地。而在爭議聲中,這區的發展計劃在2013年暫時擱置,但會納入另一項「新界北研究」-《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 南面起自雞公嶺、北大刀屻及八仙嶺以北土地。西至新田公路,東及新界東北堆填區。預計在2016年年初完成研究。現時坪輋仍會見農業、藝術為主的團體利用 舊村校等空間辦活動,綜觀其他做社區保育的地方去看,開始體會到大家都在走一個方向:要活用一個地方,讓更多大眾市民認識它、善用它;這地方才不會變成廢 墟,而是可能做到一種「城鄉並生」。

 

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

 

坪輋的舊村校

再深入的坪洋,相比之下大多是新式的村屋。我們穿過坪洋村,為的是去看一看那片坪洋白芒草。經過三鄉 亭,旁邊有一條上小山崗的踏步徑,,可惜上面看到只是前方一片平整中的工地,下來繼續向禾徑山路行,沿路都是 土木工程拓展署-口岸工程部 的圍欄,這才想起大概這邊就是蓮塘/香園圍口岸的相關工程地方吧。而所尋找的白芒草,已不復存在……

坪洋三鄉亭

 

坪洋小山上

 

禾 徑山路離開坪洋,我們順路也到訪這個長山古寺,寺內有一個看守的女職員和一個燒香的婆婆在打理。進入後去先是一個小小的天階,天階背面是護法的韋陀,大殿 上則供奉佛祖、觀音、地藏菩薩。寺旁的建築則修葺成小型的展覽空間。門前對聯:「長亭惜別,古道瞻歧,雨笠塵襟人日日」、「山鳥吟春,寺花送曉,煙鐘風磬 我年年」,反映的是往日這裡的驛站角色和僧人清修生活。這間建於清代的庵堂,在經沙頭角往返香港深圳的古道上,往日亦作為旅客休憩的地方。交通要道的角色 現在已不再,偶爾才有幾個訪客,當日我倆之外就只見單車友經過。待日後口岸落成後,可能又回到見證旅客惜別的日子吧。不過現在環境方面,一整段路都是工程 車,沿路記憶最深的是施工中的山頭。最後一段我們走到沙頭角公路坐55K專線小巴回粉嶺完結今日行程。

IMAG0871



特色之處:

坪輋, 坪洋芒草, 長山古寺

精明旅俠貼士:

同邊個去 :

探險者

旅客

朋友

搵咩地方 :

古物古蹟
自然風光

地址:

坪輋

地區分類 :

打鼓嶺

代步工具:

巴士
步行

交通時間:

4小時

交通備註:

步行 沙頭角公路 乘搭55K小巴 回上水/粉嶺

洗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