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頭文物徑
在離開市區不遠的地方,蘊藏著眾多鮮為人知的歷史建築和文物,而龍躍頭文物徑是其中一個藏著這些寶物的地方。因為只長2.6公里,不消半天,便能走完整條文物徑,看過五圍六村,從而更加了解圍村的特色和當地的傳統文化,增廣見聞。雖然在大家的身邊,但是不是經常的被忽略呢?
經過彎彎曲曲的小徑,我們終於到達了龍躍頭文物徑的第一站—宗謙堂。
經過彎彎曲曲的小徑,我們終於到達了龍躍頭文物徑的第一站—宗謙堂。這裡的的環境與城市裡的有大相徑庭之別,空氣格外清新,藍天在沒有摩天大樓的阻隔之下顯得一望無際,令人新曠神怡。 正當我們躊躇著如何能與這聳高的古蹟來個大合照時,一班單車發燒友剛好經過,素未某面的大家卻主動地互相幫助,讓我們感受到濃濃且久違的人情味。
究竟宗謙堂有多少年的歷史呢?是64年嗎?那就錯了。雖然宗謙堂上寫著1951這個數字,但原來它在1927年開始已經立足在龍躍頭,所以小心不要被這數字所騙了。
看著這三級歷史建築,卻不得內進,真的有點可惜,但不得不派照留念。
沿著歷史悠久的文物徑,我們來到第二個景點—麻芴圍。
我們第一時間注視著那古色古香的拱門,大家都爭先要在此留下倩影,當然我們也不忘在此為我們的短片取景。
作為訪客的我們,當然要仔細看看別人的告示,不然打擾他人就不好了。
為了避免阻礙當地居民的生活,我們盡快完成錄影,便往下一個景點進發。
告別了麻勿圍,我們被紅彤彤的門牌吸引住,原來這裡就是著名的老圍。
老圍跟麻芴圍一樣都是都是私人地方,所以都不能進去參觀。雖然如此,我們仍然能從外面欣賞一下圍牆的宏偉,絕對不令人失望。
在龍躍頭文物徑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松嶺鄧公寺和天后宮。
這裡的祠廟比起平時市中心的少了一份吵鬧。靈靜的背後更顯得出古蹟的歷史味道和莊重。
松嶺鄧公寺的們內張貼了兩張門神的大畫像,他們的眼睛炯炯有神,威武十足。可惜,家家戶戶貼門神這個傳統習俗已漸漸被遺忘,年輕一輩在日常生活中甚少能接觸到了。
天后宮的門外畫滿了水彩畫,有亭亭玉立的姑娘,有可愛的小孩,有慈祥的古代老伯,為天后宮增添不少色彩。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在龍躍頭的旅程到此告一段落。然而,我們走過的只不過是文物徑的一部分,但足以令我們加深對此的了解。如果能夠走完整條龍躍頭文物徑,更能擴闊自己的眼界。
特色之處:
在離開市區不遠的地方,蘊藏著眾多鮮為人知的歷史建築和文物,而龍躍頭文物徑是其中一個藏著這些寶物的地方。因為只長2.6公里,不消半天,便能走完整條文物徑,看過五圍六村,從而更加了解圍村的特色和當地的傳統文化,增廣見聞。雖然在大家的身邊,但是不是經常的被忽略呢?
精明旅俠貼士:
龍躍頭文物徑沿途有很多私人地方,在遊覽的時候要多注意聲量,避免對當地居民造成干擾,以示尊重。
同邊個去 :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