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旅俠

參加者需以 2 至 5 人一隊,設計一個為期 1 至 3 日的北區之旅,主題圍繞著發掘北區鮮為人知的一面。參加團隊必須在 11 月 13 日前提交計劃書,成功入選的隊伍將會獲得每隊不超過港幣 1 ,500 元的資助,入選名單將於 11 月 20 日公布,並邀請隊伍出席於 11 月 29 日舉行之北區文化節。入選隊伍需要於 2015 年 11 月至 2016 年 2 月期間實行其創作的北區之旅,並於 2 月 12 日或之前,將他們的經歷上載至網上與大眾分享。

理念

正當人人說到海外探險之際,生於香港的你,對我們這片土地又有多少認識和感情?我們自覺熟悉這裡,但其實我們和遊客一樣,只熟知日常起居、流行文化等表層,說到香港獨有的文化,可能比一個外國旅行者更少。

北區既有繁華的墟市,又保留了鄉郊的綠,城鄉並存,而且共生。在北區留下足跡,欣賞石屎森林中的奇葩,不僅可以有煥然一新的體驗,更能進一步思考城鄉共生的價值,尋找保育的新方向。

目的

本計劃透過北區本土古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及經濟、老店、工藝、風土人情、節慶習俗、自然風光等,尋找北區鮮為人知,但又代表著香港的每一個角落。參加者需在報名前作周詳策劃,提交計劃書作為甄選標準。

中學組:15歲或以上本地中學生(參加者需簽署家長同意書)

大專及公開組:18-29歲香港居民(隊伍中如有最少一名非香港居民,如交流生或國際學生,將獲額外加分)

以所提交的計劃書內容的創意性、豐富性、可行性作為甄選標準。內容的指引如下:

  1. 「尋找文化遺產」:保育不單是它的驅殼,還有它蘊含的歷史文化。青年走訪的社區及古跡,很多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港人一無所知的。計劃不是一個純粹的香港旅遊計劃,而是一個香港另類的深度文化之旅。
  2. 「發掘地方典故」 :集體回憶、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不單給後人尋根,更要我們從中吸取前人的智慧。只有親自走到社區,像一個背包客到外周圍探索,你才可摸索前事,發掘北區隱秘的文化,尋找消失的香港人、情、事。
  3. 「紀錄個人故事」 :遊走北區社區及歷史遺跡,不僅用相片、文字和影片細述它們的面貌,還透過與當區居民交流,細訴它們背後感人的故事。青年接觸當地人,特別是上一輩的寶,去聽、去紀錄、去拍攝他們的故事,把這一份人情味傳承下去。

*隊伍如有地區的人脈網絡及宣傳平台,或相關攝影、旅遊採訪、主持 / 記者、藝術創作、博客(blogger)、Youtuber等經驗,推廣是次活動,將獲額外加分。

獲資助青年需於2 月 12 日或之前提交:

  • 實際財政報告及單據証明
  • Ÿ北區之旅的最終行程內容及規劃
  • Ÿ一段不少於 2 分鐘的影片,記錄今次旅程
  • Ÿ必須出席 11 月 29 日文化節 (所有隊員)

中學組:
需要遞交一份旅遊指南,每個景點都必須有完整相片與文字紀錄,整個指南需要不少於 10 張相片,以及 500 字

大專及公開組:
需要遞交一份旅遊日記,每個景點都必須有完整相片與文字紀錄,整份遊記需要不少於 10 張相片,以及 500 字

11月6日
『Facebook 最多「Like」與「Share」計劃書』獎項截止報名
11月13日
截止遞交「北區文化節」及「香港旅俠」參加表格
11月20日
完成評審,公布遴選結果
11月29日
北區文化節
公布『Facebook最多「Like」與「Share」計劃書』獎項
公布「最佳明星隊伍」獎項
2月12日
截止遞交實際財政報告、單據証明、行程內容、相片及影片
「最佳短片」獎項截止報名
2月25日
公布「最勁旅俠大獎」
公布「最佳旅遊指南」(中學組)
公布「最佳旅遊日記」 (大專及公開組)
公布「最佳短片」

獎項一:「最勁旅俠大獎」 
中學組和大專及公開組的得獎隊伍將會各自獲得獎金港幣4,000元。

獎項二:「最佳明星隊伍」
隊伍如有名人 / 明星參與所設計的北區之旅,大會將額外獎助拍攝短片,放在互聯網平台上。

獎項三:「最佳短片」
創作出最佳短片的隊伍將會獲得獎金港幣3,000元。

獎項四:「最佳旅遊指南」(中學組)
創作出最佳旅遊指南的隊伍將會獲得獎金港幣1,000元。

獎項五:「最佳旅遊日記」(大專及公開組)
創作出最佳旅遊日記的隊伍將會獲得獎金港幣750元。

獎項六:「Facebook最多「Like」與「Share」計劃書」 
有興趣參與的隊伍可於11月6日或之前電郵遞交一張圖片(大小不得少於2MB)以及文字描述北區之旅計劃,大會將上載至Facebook。在11月13日前,獲得200個「Like」及15個「Share」的隊伍可獲加額外加分。